基本面分析

显示 收起

互联网金融诞生主要背景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和经济背景。互联网金融从国际经验来看,互联网金融是电子商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互联网金融技术进步和商业结算需要的必然产物。从中国的特殊国情来看,除了国际通行的背景外,金融产品供给不足、民间机构融资渠道狭窄也是互联网金融在国内蓬勃发展的重要背景因素。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互联网诞生后,网络经济便逐步在全球开始应用和发展。随着90年代兴起的互联网经济创业热潮,人们在探索互联网经济模式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逐步以社会需求推进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而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以电子商务、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游戏等为主体的互联网经济逐步从经济生活的边缘走进日常生活,成为当代商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商业模式的发展潮流。金融作为实体商业活动的资金融通手段和支付结算通道,虽然受制于金融监管和较高的进入门槛,但在电子商务浪潮中也无法抗拒互联网的冲击。

由此可见,网络技术和通信安全技术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背景原因,同时消费习惯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由于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即时通信应用的逐渐普及,人们互联网金融开始习惯于在网络上做生意、交朋友,对于网上交易从不习惯、不信任,到逐步习惯甚至依赖。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为了提升消费者体验,支付方式也随之便利化,网上支付日渐普及。

此外,社会信用体系的日渐完善也是互联网金融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这句著名的网络格言说的是人们在网络上可以隐藏身份,甚至互联网金融放任道德风险的发生。然而,随着征信体系的完善以及网上身份识别技术的完善,在进行网络交易时,人们的信用状况也能作为重要的评判指标。例如,互联网金融世界上第一家P2P网贷机构Zopa,在审核借款人的借款申请以及评定借款人等级和资质时,就参考了消费者信用评级机构Equifax的信用报告,并以此作为降低贷款违约率的重要途径。大数据时代,人们在互联网上的失信行为更是无处可藏,这也是互联网金融在摆脱“熟人社会”后依然可以得到发展的重要原因。在网络被逐步接受、买卖双方的信任问题被逐步解决后,以金钱支付、资金划转为特点的互联网金融也就具备了发展和推广的基础。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高速发展,除了具有与国外相同的背景外,还有一点比较特殊的原因,那就是严格的金融管制所造成的金融产品稀缺和供给的结构性失衡。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金融机构的审批、金融产品的审核与发行方面实行了严格的行业监管政策,导致资金的供给出现了结构性失衡。在资金供给端,由于财富管理产品单一,小储户除了将资金存入银行的“义务”、收到近乎于零的活期利息收入外,几乎不可能享受到任何理财服务。资金供给失衡,使得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方均有突破传统金融束缚、寻找互联网金融更佳渠道的要求。当这种需求积累到一定程度,在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对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链条的重新整合,就是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动因。正是由于互联网金融还具有冲破金融行业管制困局的背景,导致我国当前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无论其延伸的广度还是对于社会的影响程度都超过了国外的互联网金融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