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分析

显示 收起

竞争力理论

    竞争力理论,竞争力指数中国制造业的生产率和竟争力仍有提升的空间。竞争力理论中国拥有丰富而又廉价的劳动力供给。在城市有近2000万个下岗职工,在农村有近2亿剩余劳动力。大量的下岗职工不仅保证了劳动力的充分供给,而且降低了中国经济重构的成本。对小国家而言.在完成了工业化之后.随着人均GDP的迅速提高,工资率也迅速提高,这无疑降低了这些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国际竞争力,从而迫使它们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而经济重构的成本往往是相当高的。而中国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不仅为发展新兴产业提供了生产要素.而且能够保持原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持续发展,这些都会降低结构调整的成本,并加速资本积累的进程.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丰富的劳动力的储备并不意味着劳动力质量较低。中国每年有近100万大学毕业生进人劳动市场,有成千上万的海外学子学成回国,人力资本的提升为发展科技密集型产业创造了机会,而这些都是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源泉。
    当然,也有一些不利因素影响了中国竞争力的提高。一是不良的银行体系。按《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普遍未能达到这一标准,从而制约着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扩张能力。从不良资产比率来看,2000年世界前20家大银行,其平均不良资产率仅为3.27%,而中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高达20%左右。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不足严重削弱了银行消化贷款损失的能力,而且有可能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加大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二是国际商业环境的变化。随着中国出口份额的日益增加,中国与其贸易伙伴的摩擦也越来越频萦。迅速增加的反倾销案例表明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环境将更为严峻。三是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压力。在中国还没有建立农村社保体系,城市的社保水平也比较低.这是中国劳动力成本廉价的重要成因之一。SARS的爆发以及AIDS和其他流行病的蔓延为中国的社会保障和健康体系敲响了警钟。要想处理好这些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需要提高税率,但这最终会提高劳动力成本、损害投资环境,从而阻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