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面分析

显示 收起

国际资本流动案例

    国际资本流动案例,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流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弗莱明((J. Marcus Fleming,1962)和蒙代尔(Robert Mundell, 1968 )。他们拓展费雪( Irving Fisher)建立在李嘉图比较利益论基础上的实际利率流量理论,认为两国资本流动取决于两国的利差(不分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资本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高的国家。国外利率的增长会引发本国资金外流或减少国外资金的内流;而国内利率如果走高,也会引发外资内流或减少内资外流。乔根森(Jorgenson, 1963 )等用实证方法具体分析某些投资决策结果表明投资需求也取决于利差。在流量理论框架下,国际资本流动费尔德斯坦一霍瑞克(Feldstein-Horioka,1980)和奥布斯特菲尔德( Obstfeld,1986)、弗兰克尔(Frenkel, 1980)分别提出了资本完全流动下投资一储蓄比率不相关和各国实际利率相同的推论,并以此为必要条件作实证分析.检验国际资本流动程度。由于前提假设过于严格,结果都不理想.尤其是投资储蓄相关性分析,与现实状况差距较大,于是出现T Feldstein-Horioka之谜。
    流量理论意味着如果给定一组利率,那么一国就可以有源源不断的资本流人或流出。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国际资本流动经济学家发现这一结论不符合新兴的资产组合理论。特别是它无法解释二战后大量出现的资本双向流动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忽视了投资者的偏好即所谓的分散风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