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世界 打穿“色相”追求“无相”交易
在佛教的术语里,“色”,代表一切现象。与“色”相对应的是“空”,空,代表现象的本质。当然,这是通俗的理解。而我们这里不打算探讨佛法,重点乃是探讨交易的。
对比与“色”,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相”?
相,就是倒影。最典型的例子:照相。什么叫做照相?用胶卷把人的模样完整无误的映照出来,就是“相”,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相片”。可是,谁都知道,“照片”,不是本人,却又就是本人。为什么?因为照片,只是一张照片,而已,毕竟不是有血有肉的人;可是,照片,反映的确实又是实实在在的真人,所以,又是真实的。《大宅门》里的白玉婷,你说她嫁的是照片呢?还是真的万小菊呢?只在是与不是之间吧!!!
因为“相”,约等于现象“色”——即:相,乃是色,在人心中的倒影——所以,色相,常常连在一起。当然,人世间最大的诱惑乃在于肉欲,所以,后来的延伸意义,就把色,与色情、女色、男色连在一起;色相,又变成色情的意思了。这自然不是佛法的本来面目,也不是本文的主旨。
我想说的是:世界上的万物,只从存在的角度看(不是从本来面目、从本质上说),的确是真实的,并非是虚妄的。但是,这些现象,在人心中的幻影,却是虚假、不实的,是时时刻刻在变幻、在变易、在变化的影子。
而人类,恰恰同时生存在此两类世界之中,一是真实的客观世界,一是虚幻的主观世界。
难道不是吗?
下雨了,这是真实的事件,我们看到雨点从天空中落下,顷刻间,把地面浇湿。——这,就是真实的世界。
可是,在不同人的心中,却幻出了不同的意境:
1、一对恋人正在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下雨了,他们觉得无比的浪漫和温馨,也许,这一天,将永远铭刻在他们彼此的心中——美好的回忆!
2、一位老母亲,焦急的等待着远行的儿子归家,可是天公不作美,居然下雨了,这场雨,是否阻隔了儿子的归程了呢?——痛苦的焦虑!
3、一队整装待发参加夏令营的孩子,可是,突如其来的大雨,使得行程出现了变动,他们获知:必须原地等候,等待新的通知——急切的期待!
我想,我们可以接着举例,举出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心中的幻影。而这些心中的情绪和对于外物的理解,又将随着外境和内心的变化而时时刻刻跟随着发生变化——这就是真实的人的心理世界。
所以,我注意到,《金刚经》里说: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
……
注意,佛陀这里所说的都是“相”,而非“色”。
尽管佛祖也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以及《心经》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是,似乎佛祖要在打穿对客观现象的迷执之前,更在意,欲以打穿人心中的种种迷执吧!也就是说,人心中的迷执,更可怕过于万象的迷执吧!
毕竟,客观世界的存在,是客观的、真实的,所以,佛祖告诫我们的是,要“无相”,即:以平等心“行于布施”。也就是“不住相布施”。我说的:“无相”布施。
我想,文章写到这里,后面的就没有多大需要补充的意义了吧。
价格的真实走势,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人人无法影响之、改变之、左右之。可是,参与交易的人们,心中往往充满着希望、梦想、期盼、寄托,于是从一幅简简单单、人人可见的同样的价格走势图中,引伸出不同的解读结果、分析结论;延伸出不一样的希望与梦想、恐惧与忧虑;导致了各种不同的交易行为和交易结果。
这是价格走势图本身的问题吗?
抑或,还是人心中的虚幻的假“相”所致呢?
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是否,由于我们自己的内心,扭曲了外面的世界呢?
我想,是后者,而非前者吧!
什么时候,当我们也学会了不再用自己主观的希望,代替解析真实的世界规律的时候,我们也许才能够学会以平等心看待市场的涨涨跌跌,走向“无相”交易的通途。
且让我们的心,追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并从中获利吧;却莫让我们的心,试图主观的规划出市场未来的走势,最后让自己迷失在心中的幻像之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