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农特包裹如何被托举出大山?
农特上行之路的背后
特产,是我们了解远方的最快途径。一份枸杞发自千里之外的新疆,一碗羊肉米粉来自四川的小城,种种美食构建了我们对地域的第一步认知。
我们早已习惯网购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只需动动手指,就会有一件农特产跨越千里,突破地域的屏障,在几天内送到我们手中。
滑动手机,快递信息清晰可见,但我们却不知道每件特产所经历的真实历程。
一个包裹被托举出大山,需要解决的绝不仅仅只有运输。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农特产品走出乡村老家,需要经历技术的支撑,以及农业、科技和商业的融合。
当我们以“一件农特产包裹的出发”为线索,去回溯到源头,就会发现它们上路,要从“修路”开始。
01 果香如何飘出故土
缺乏产品化,是众多农特产无法走出乡村的根本原因。
在广沃的乡村市场,销售渠道窄、只能在小范围内售卖、没有附加值是农特生鲜面临的最大痛点。
今年,我们看见了一个特殊的产品,来自新疆的枸杞鲜果。
枸杞鲜果能当水果吃,这个认知在新疆以外的地区算是个冷门知识。过去,新疆本土枸杞市场非常原始,农户把自家的鲜果或者晒完的枸杞装进塑封袋,以最简单的方式,分装成两斤或四斤一袋兜售给游客。
新疆本地的农户知道自己的枸杞有多好。根据新疆农业科学院测试分析中心报道,精河县枸杞的果实、油、叶与汁等营养丰富,亚油酸含量远高于以保健油著称的沙棘油。但加工上还保持着传统的方式:摘下来晒成干。
即便新疆的枸杞鲜果有长达5个月的果期,拥有产量大、口感好、果实甜的天然优势,在没有经过产品化和完善供应链的困局下,枸杞鲜果依然在全国市场中长期处于隐身状态。
新疆枸杞很长时间内维持着最传统的工艺
长期从事枸杞生意的林力峰对这个问题深有感触:“最先把鲜果推出去的只有当地一些小个体户,中小企业,他们自己去联系水果批发实体店,小范围和小批量的向周边供货,我们才慢慢知道有人对这个感兴趣。”
从那之后,新疆从事枸杞行业多年的商户,开始联系北京、江苏等比较大的企业想把枸杞鲜果卖出新疆。彼时才发现,收购企业也在做同样的市场调研,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供货源。
“很多产地的枸杞鲜果直接吃,口感并不好,而精河枸杞的鲜果则足以担当水果的美名。他们都知道鲜果有受众想找货源,但对具体去哪找还是不了解的。”
枸杞鲜果没有成体系的向外销售渠道,外面也很难找到采购的源头,产销之路是因为品牌不响而断链。
开始建立一定的受众后,枸杞鲜果才慢慢走出新疆,但品控和产品生命周期始终是个难题。
精河的枸杞鲜果从阿拉山口机场飞向全国,在保证鲜果品控的前提下,有几个城市能直达,但更多的地方依旧是挑战。
枸杞出天山,需要一条畅通的新路,京东云成为了这个修路者。
新疆枸杞开始有了成体系的加工方式
不仅是枸杞,“酒香困深巷”是当下大量优质农产品普遍面临的困境。
“下乡易、助农难,有生意、无生态”,乡村被压缩在产业链最上游、利润最薄弱的生产环节,向流通和加工环节难以突破,最终留在乡村的收益十分有限。
常见打造产业链的方式也通常是场硬仗,重投入、改厂房再广泛招商,相比之下,京东云的“以三产聚二产促一产”的路径更像是一支“奇兵”。
京东人的策略是先让枸杞鲜果“叫座”,结合精河县政府采取多项举措打响区域公共品牌的知名度,引入直播机构,线上开通京东特产馆,线下对接市场和社区团购等措施,强化地方品牌营销能力。
精河产业协同平台连通产销之路
随后,依托京东20年累计的产业数据和供应链经验,他们在精河落地了产业协同平台,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在初期就取得成功,吸引了大宗采购订单,并在新发地和社区团购市场获得了良好反响。以寄卖形式走入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2000盒枸杞在几小时内销售一空。
鲜果市场试水成功,果好不愁卖,甚至成功得到三亚团购的追单。
鲜果的销路打开,随之提升的是枸杞产业的附加值,从农特产变成能在全国流通的商品,必须要经历“产品化”的淬炼。京东云联动生态企业,以产业协同平台的C2M能力指导加工生产,研发枸杞原浆等新产品,瞄向更广泛的年轻市场。
农特下天山的路已然被打通,怎么把这条路拓展得更远,是它们的下一段旅程。
02 跨越千里的地方小吃
农特产总是会勾起游子的心绪,地道家乡的美食是记忆中无可替代的味道。
广西有句俗语:听戏听腔,吃粉吃汤。广西人爱吃粉,一日三餐离不了。螺蛳粉在互联网的传播下越来越有名气,有着“工业思维”的柳州人便加快推动螺蛳粉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通过把螺蛳粉做成袋装速食,让原先不易保存储运的美味走向全国各地,这碗地方小吃成长为了百亿产业。
四川攀枝花的盐边羊肉米线也是这样一个存在,汤色浓郁、米粉弹口,还有一把鲜亮的薄荷叶点缀,成了无数离开家乡的盐边人回忆里的滋味。
和螺蛳粉一样,最合适盐边羊肉米线去跨越千里的形式是包装速食,或者说预制菜。
预制菜串起的是农产品全产业链条。
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百亿龙头、千亿集群、万亿产业”的地方特色食品发展格局。
让地方小吃变成预制菜走出家乡并不是件容易事。
首先需要有适合预制菜的原生品类挖掘,这决定了市场的接受程度——随着消费市场的细分,这还倒逼C2M等数字技术的投入,通过数据分析、精准营销来洞察市场趋势、挖掘品类信息;
其次,还需要优质供应链伙伴的原材料供给,这决定了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以及高效、安全的物流配送来保障消费者体验;
第三,更需要面向更多样化的消费者群体,实现市场拓展与用户认知同步……
如果拆分得更细,预制菜还是京东所提出的“十节甘蔗”理论的典型写照,在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以及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等十个环节都有要求。
基于产业数据做深度挖掘,可以突破预制菜产业的普遍关隘。简单来说,京东云产业协同平台是以“猜你喜欢”为目的预知生产,以用户需求为基础,通过行业、市场、商品、价格、人群、营销的六维视角交叉分析。
精准获取消费者需求,是新品开发、生产协同的关键。
京东云与盐边地方政府通过协同确定产品发展前景、产品生产、包装设计和定价,联合上下游生产伙伴,共同推出了“羊鼎记”盐边羊肉米线。
“羊鼎记”是地方产业品牌化的成功案例
“还原度很高”“让我在千里之外重新感受到盐边味道”是特产馆中盐边羊肉粉最常见的评价。截至目前,在攀枝花B2P产业供销服务平台的技术支持下,羊肉米线销售30万件。
一件农特包裹不但从乡村出发成功,也抚慰了远离家乡的游子。
盐边对于预制菜产业发展也在不断开拓,逐渐围绕“盐边一桌菜”拓展出以盐边特色美食为主的预制菜链条。
乡村产业基础薄弱,预制菜需要外部合作方的助推,助农企业同时需要实业的产业基础和数字技术能力,基于京东云产业协同平台,可以实现农业全链条的信息打通。
盐边从在京东云扎根之前“没有电商基础”的县城,通过数智供应链赋能和数字化营销服务,将招牌从“盐边羊肉粉”拓展到盐边本身。
随着盐边县的数字经济高速发展,让地域品牌效应多米诺骨牌式的开始向周边扩散,这一切最直接反应在农户的产业链延伸上。
商品的流通、智能化冷链仓储设施、物流配套的建设资源,都可以顺带服务到盐边周边的区县。如今攀枝花周边县城的石榴、芒果等等上百亩规模的农产品都在希望把上行的出口放在盐边。
03 可以“变现”的生物资产
“家财万贯,带毛不算。”
在农特上行中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那就是农户的资金链。要让农特产品源源不断输出,就不能让农民的钱袋子“打结”。
“智能养殖”是解题的公式。实现数字化的前提,从工作人员的“一线勘测”开始。
为了解决高端肉牛销售难题,京东科技在牛圈中“摸爬滚打”实地办公,和宁夏民悦联手合作,找来了牛肉领军企业龙江元盛。他们采用新方法,帮助农民养育出更好的母牛。当这些小牛达到6个月大、重达160公斤时,便会启动“回购计划”。
企业回购这些母牛的资金,对农户来说相当于一笔巨款,以一头母牛2万元来粗略计算,养殖10头母牛农户就能获得20万的收益。
帮助农户数字化养殖高端肉牛,并在生产到回购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条完整链路,以确保农民未来能有稳定的收入。
数字化养牛随时可查看牛圈,减轻了农户的负担
京东生物资产监管数字化平台充分发挥数智技术,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IoT等技术能力,对肉牛等生物资产全流程监管。平台除了实现生物资产的“数字孪生”外,更相当于一个“翻译器”。
当谈及农户融资时,京东生物资产监管数字化平台就可以在中间将“生产语言”转换为金融语言,把相应生产数据转化为金融机构关心的指标。
通过平台,可以有效帮助农户降低融资准入门槛,帮助金融机构降低信贷风险。以科技助力加快金融到乡,提升普惠金融能力。
科技对于农业的介入,对农户们来说,最大的好处在于不再担心朝不保夕,或者没有资金来源。
助农的根本,从不是单纯让一方收益,而是让好的农特产品走出乡村,带给消费者更好的商品,最终实现“反哺一产”,帮助农民有未来、可持续的富起来。
04 结 语
一件农特产包裹的出发,以到消费者手中作为订单的结束,但对于农户和乡村振兴来说,这“一个包裹”的作用是持续的。
农特产品的上行,只是一场供应链正循环的中间环节。
高品质农产品出乡,带动了大众的消费升级,农民会在包裹的旅程结束后得到反哺,“以三产聚二产促一产”让农户富起来实现正循环。
京东云站在全供应链环节,用数智供应链技术作为穿透壁垒的工具。从研发、生产、供应链到产业链,如同从乡村延伸出一条云上的路。
2020年,京东启动乡村振兴“奔富计划”,计划用三年带动农村超过一万亿元产值。今年6月已提前完成目标。
目前,京东已与全国超过2000个产业带达成深度合作,打造了大批高质量农产品。“一件农特产包裹”的上行意味着走出乡村的路被打通,无数件农特产正紧随其后,无数的奔富路也随之铺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