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买国债
美国有绝望的主妇,中国有绝望的投资客。
记得数年前,理财产品荒漠年代,每逢发行国债那是万人空巷,第二天抢购疯狂。没想这样的场景居然在物欲横流的今时今日重演。
二期凭证国债发行那天,细雨飘飞,福州路工行门前,排起了长龙。银行理财柜台萧条多时,见到这般阵势,受宠若惊,立即宣布国债的人头上限是2万元。苦了人家老伯,拿个小凳子,从凌晨3点开始蹲点,终于等到8点开门,人多少有点虚脱,买得也不够尽兴,但好歹国债到手,露出久违的笑容。年轻人也来凑热闹,一个外企小白领,认购了2万元。几个闲散的银行内部人员,表面波澜不惊,在银行内部,却做争先恐后争购状。
保守的国债怎么如此热销?理论认为,国债是世界上唯一的无风险的资产。除国债之外的任何资产都是有风险的。
从投资角度而言,任何理性的投资行为都受风险收益率的驱使。投资者一旦判断收益获得的可能性高于风险的发生时,就会进行投资。也就是说,面对如今那么多投资的品种,投资者如果不是看不到收益,不至于绝望到买国债。
目前国债一般分为3年期与5年期两种。以二期为例,3年期票面总额为320亿元,年利率是5.74%。5年期票面总额为80亿元,年利率6.34%。一般而言领先于银行存款利率,还毫无风险。以2万元购买二期国债为例,3年期和5年期国债的收益将分别比同期定期存款多出266元和782.5元。
纵观可以投资的资产,无一不让人失望。难道目前真的没有一个产品的风险收益率可以超过国债么?让我们细数一下目前可以投资的理财产品。
先看主流理财产品基金是否令人绝望。去年雄起的股市,本周大盘指数已经跌破2900点,有人已经唱起了"熊市还在半山腰"。股票哀鸿遍野,近期指数更是下破3000点。基金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新基金门前冷落,次新基金纷纷跌破净值。
今年以来,开放式基金中除了货币型及债券型平均收益出现正数,其余各类型基金今年以来表现几呈负数,其中股票型跌势最猛烈,平均收益亏损逾30%。以5月份来看,基金中仅货币基金及债券基金单月平均收益分别为0.25%及0.19%,居于正数,其余各类基金均呈现负收益格局,股票基金单月平均大跌7%,进取混合型、生命周期及灵活混合型单月平均收益亦下跌逾5%。基金表现果然让人绝望。从基金分类收益看,走债券路线的确比较稳妥。
银行理财产品似乎更让人绝望。5月整肃风刚过,6月整肃风又来。前期银行"忽悠"蔚然成风,搞得投资客惶惶然,如今银行"改头换面",不再虚报"军情",反而让投资客心里更加没底。银行好歹算是诚心诚意,单是5月份就推出382款理财新品,创下2004年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以来的单月发行之最。新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中,稳健型理财产品市场占比超过80%,很顺应局势。以公开数据的银行系QDII表现来看,中资银行的31款QDII产品中,只有4款是正收益,其余的27款产品跌破净值,其中更有4款产品跌幅超过20%。有研究机构做过统计,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4.14%,人民币理财产品年收益率也不过5.2%左右。
换个思路,看看去年下半年尤其活跃的房地产。4月以来,北京、深圳等房价涨幅引领全国的城市,价格都在调整,且成交量萎缩。与今年4月份与上月同比上涨10.1%相比,国内房价5月份涨幅明显放缓。9.2%的涨幅较上月数据回落0.9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涨幅较上月回落最大的一次。现在投资房地产简直就是"赴汤蹈火",为祖国拉动内需做出无私贡献,"别无他求"。
全球经济形势也让人绝望。全球经济目前正陷入因次贷、美元、原油、农粮及通胀而引爆的一连串复杂蝴蝶效应。美国经济转呈衰退,弱势美元成形,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原油及原材料价格因而飙升,为求石油能源的有效替代,大量农粮作物转作生质能源,导致农粮价格攀升,带动全球通胀,全球经济将持续因这股方兴未艾的蝴蝶效应趋于动荡。中国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7%,但要完成全年CPI 上涨4.8%的目标压力极大。食品和能源价格攀升以及劳工成本的趋高已是促成中国通胀的最大忧虑。中国央行仍将通过常规性的调控及趋紧的货币政策,减缓通胀对经济的冲击,由于担心热钱炒作,暂时不会提高利息,就连提高银行利率也希望渺茫。
绝望之中,国债当之无愧地成了最为"光彩夺目"的明星理财产品。眼下,1年期的九期国债将在16日发售,不知道是否会继续上演"万人空巷"。风继续吹,国债还在热卖。
记得数年前,理财产品荒漠年代,每逢发行国债那是万人空巷,第二天抢购疯狂。没想这样的场景居然在物欲横流的今时今日重演。
二期凭证国债发行那天,细雨飘飞,福州路工行门前,排起了长龙。银行理财柜台萧条多时,见到这般阵势,受宠若惊,立即宣布国债的人头上限是2万元。苦了人家老伯,拿个小凳子,从凌晨3点开始蹲点,终于等到8点开门,人多少有点虚脱,买得也不够尽兴,但好歹国债到手,露出久违的笑容。年轻人也来凑热闹,一个外企小白领,认购了2万元。几个闲散的银行内部人员,表面波澜不惊,在银行内部,却做争先恐后争购状。
保守的国债怎么如此热销?理论认为,国债是世界上唯一的无风险的资产。除国债之外的任何资产都是有风险的。
从投资角度而言,任何理性的投资行为都受风险收益率的驱使。投资者一旦判断收益获得的可能性高于风险的发生时,就会进行投资。也就是说,面对如今那么多投资的品种,投资者如果不是看不到收益,不至于绝望到买国债。
目前国债一般分为3年期与5年期两种。以二期为例,3年期票面总额为320亿元,年利率是5.74%。5年期票面总额为80亿元,年利率6.34%。一般而言领先于银行存款利率,还毫无风险。以2万元购买二期国债为例,3年期和5年期国债的收益将分别比同期定期存款多出266元和782.5元。
纵观可以投资的资产,无一不让人失望。难道目前真的没有一个产品的风险收益率可以超过国债么?让我们细数一下目前可以投资的理财产品。
先看主流理财产品基金是否令人绝望。去年雄起的股市,本周大盘指数已经跌破2900点,有人已经唱起了"熊市还在半山腰"。股票哀鸿遍野,近期指数更是下破3000点。基金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新基金门前冷落,次新基金纷纷跌破净值。
今年以来,开放式基金中除了货币型及债券型平均收益出现正数,其余各类型基金今年以来表现几呈负数,其中股票型跌势最猛烈,平均收益亏损逾30%。以5月份来看,基金中仅货币基金及债券基金单月平均收益分别为0.25%及0.19%,居于正数,其余各类基金均呈现负收益格局,股票基金单月平均大跌7%,进取混合型、生命周期及灵活混合型单月平均收益亦下跌逾5%。基金表现果然让人绝望。从基金分类收益看,走债券路线的确比较稳妥。
银行理财产品似乎更让人绝望。5月整肃风刚过,6月整肃风又来。前期银行"忽悠"蔚然成风,搞得投资客惶惶然,如今银行"改头换面",不再虚报"军情",反而让投资客心里更加没底。银行好歹算是诚心诚意,单是5月份就推出382款理财新品,创下2004年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以来的单月发行之最。新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中,稳健型理财产品市场占比超过80%,很顺应局势。以公开数据的银行系QDII表现来看,中资银行的31款QDII产品中,只有4款是正收益,其余的27款产品跌破净值,其中更有4款产品跌幅超过20%。有研究机构做过统计,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4.14%,人民币理财产品年收益率也不过5.2%左右。
换个思路,看看去年下半年尤其活跃的房地产。4月以来,北京、深圳等房价涨幅引领全国的城市,价格都在调整,且成交量萎缩。与今年4月份与上月同比上涨10.1%相比,国内房价5月份涨幅明显放缓。9.2%的涨幅较上月数据回落0.9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涨幅较上月回落最大的一次。现在投资房地产简直就是"赴汤蹈火",为祖国拉动内需做出无私贡献,"别无他求"。
全球经济形势也让人绝望。全球经济目前正陷入因次贷、美元、原油、农粮及通胀而引爆的一连串复杂蝴蝶效应。美国经济转呈衰退,弱势美元成形,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原油及原材料价格因而飙升,为求石油能源的有效替代,大量农粮作物转作生质能源,导致农粮价格攀升,带动全球通胀,全球经济将持续因这股方兴未艾的蝴蝶效应趋于动荡。中国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7%,但要完成全年CPI 上涨4.8%的目标压力极大。食品和能源价格攀升以及劳工成本的趋高已是促成中国通胀的最大忧虑。中国央行仍将通过常规性的调控及趋紧的货币政策,减缓通胀对经济的冲击,由于担心热钱炒作,暂时不会提高利息,就连提高银行利率也希望渺茫。
绝望之中,国债当之无愧地成了最为"光彩夺目"的明星理财产品。眼下,1年期的九期国债将在16日发售,不知道是否会继续上演"万人空巷"。风继续吹,国债还在热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