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监管框架下,我国TLAC 监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TLAC 是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概念股(以下简称“G-SIBs”)进入处置程序时,能够通过减计或转股概念股的方式吸收银行损失的各类资本性和债务性工具的总和。2021 年10 月,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发布,与国际标准趋同,并进行了一些“本土化”调整。根据要求,2025、2028 年起四大行TLAC 风险加权比率需达到16%和18%;TLAC 杠杆率达到6%和6.75%。
2022 年4 月,《关于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龙头股有关事项的通知》发布,明确了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以下简称“TLAC 债券”)的核心要素及发行要求等,TLAC 债券发行概念股提上日程。
四大行TLAC 缺口有多大?19-21 年四大行TLAC 杠杆率持续高于6%,暂无额外补充需求;但截至21 年底,四大行TLAC 风险加权比率距离监管要求仍有2-3.5pct 的缺口。基于此,我们动态测算,假设四大行22-24 年资本工具净融资额保持在0,则到2025 年1 月1 日前,四大行TLAC 总缺口约2.2 万亿元,2022-2024 年平均每年需补充0.73 万亿元。
如何达标?TLAC 债券是重要抓手。从海外市场看,在TLAC 监管框架提出之后,G-SIBs 发行了大量TLAC 非资本债务工具,主要包括高级非担保债券及高级非优先债券,并通过“分子策略”和“分母策略”的组合策略提升TLAC 风险加权比率,目前均已顺利完成两阶段监管指标。
展望国内四大行TLAC 达标之路,考虑到持续存在的归母净利润与RWA 增速缺口,内源补充预计较为有限,外源补充较为重要。参考海外经验,结合四大行资本充足率、过往资本工具发行量以及市场承载能力等,我们预计TLAC 缺口的弥补较为依赖于TLAC 债券的发行。
国内TLAC 债券核心特征猜想:1)期限以5-10 年为主,但也可能有2-3年短期限品种;2)发行利率在普通金融债和二级资本债之间,或更贴近于二级资本债;3)投资者结构上,预计短期内仍以银行参与为主,主要是G-SIBs 持有其他G-SIBs 发行的TLAC 债券资本扣减规则推迟到2030 年实施,后续或逐渐向广义基金倾斜,与海外市场趋于一致。
TLAC 债券对资本工具有何影响? 参考海外市场,国内TLAC 债券发行后,或在短期内对银行资本工具供给产生一定冲击:1)当前四大行资本充足率安全垫较厚,短期内减少资本工具发行仍能达标;2)资本工具供给缩量可能在两阶段达标前相对明显,而后趋于平稳;3)资本龙头股扣减规则实施较晚叠加定价或低于二级资本债,使其对资本工具需求的影响可能较为有限。
投资建议:四大行损失吸收能力有望再提升,助力金融稳定我们测算到2025 年1 月1 日前,四大行TLAC 缺口共计约2.2 万亿元,参考海外经验,TLAC 非资本债务工具是填补缺口的重要抓手。国内TLAC 债券相关政策已出台,年内或发行落地,定价或在普通金融债和二级资本债之间,银行龙头股自营资金短期内仍有望是重要参与者。在TLAC 监管体系下,大型银行损失吸收能力或进一步提升,对于稳定金融市场秩序有积极意义,继续看好银行板块,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风险权重提升;利率转向;供给压力加剧。
数据推荐
最新投资评级目标涨幅排名上调投资评级 下调投资评级机构龙头股关注度行业关注度股票综合评级首次评级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