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末至7月中旬出现的房贷概念股违约引发市场广泛关注,7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及“保交楼、稳民生”,交楼和房贷恢复情况或将成为下半年市场的关注重点。居民房贷违约是否会影响本轮地产复苏进程,海外地产危机中如何支持居民和市场复苏,房企在复苏期内表现如何?报告将从现状、影响、原因和展望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复盘美国概念股、日本和香港地区的房贷“断供”违约经历,断供违约通常是在经济危机背景下,由于房价下跌、居民收入降低、月供负担加重导致。第一,美国10 大城市标普/CS 房价指数同比增速从2004 年7 月的20.47%,回落至2008 年12 月的-19.23%。2003-2009 年,美国优先级和次贷总体断供比例分别上升了近2.8pct 和10pct。美国的救助措施主要针对居民和金融机构。美联储的多轮量化宽松降低基准利率,美国财政部通过税收减免、冻结利率、按揭合约修改等方式缓解居民按揭压力。第二,日本1991-2003 年房价指数下跌32%,90 年代个人破产申请件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量大幅上升。“许可免责”破产程序延缓了个人债务出清速度,日本大藏省通过护航机制龙头股,避免银行大量破产,以时间换空间。随着2003 年经济复苏,破产案例和不良贷款下降,地产市场回暖。第三,亚洲金融危机和大规模建屋计划引发香港楼市下跌。香港住宅按揭贷款拖欠比率从1998 年6 月的0.29%,上升至1999 年10 月的1.16%。港府通过暂停卖地稳定地价房价,并通过贷款置换住宅兴建、增加信贷支持力度、暂停房地产贷款“四成指引”、推出住宅按揭担保计划等方式,稳定住房需求和信贷供给。
新房预售制度是各个国家和地区较为普遍的销售方式,不过重要性相对较低。美国住宅销售以二手房为主(约90%),新房占比在10%左右。新房中预售占比多数时期在70-80%。日本2014-2018 年购入和自建新房占比合计占比近73%,二手住房占比仅5%。购入新房所占比中等,完成定金保全后可以进行期房预售。香港二手住宅交易数量占比近80%,新房仅20%,但期房预售占比通常过半。三地新房均有运用预售形式,但重要性相对较低,对预售资金的监管与内地也有较大差异。
修复期内房地产行业大概率跑赢大盘,龙头通常表现更好,市场集中度有提升倾向。第一,2007-08 年次贷危机后,自2009 年3 月开始美国房地产指数跑赢大盘。修复期内龙头表现分化,前3 大龙头房企股价涨幅最高时均超过70%。从2008 年财务数据来看,美国开发商普遍出现亏损,但现金充足且杠杆率较低。美国龙头房企在次贷危机后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第二,日本行业指数领先房价跌幅拐点反弹。龙头房企在1993 年复苏周期表现偏弱,2003 年周期中跑赢行业指数。排名最高的三井不动产营收份额下降,其余头部房企概念股营收份额上升。第三,香港龙头房企在回升幅度上优于大市,尽管恢复速度没有表现出明显领先。90 年代香港地产开发商集中度原本较高,1991-1994 年70%新落成的私人楼宇来自7 家地产商。
1998 年危机期间许多中小房企受到重挫,暂停卖地等政策导致后续供应恢复困难。修复期后,地产行业龙头股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展望。美国、日本和香港的房贷违约历史中,经济和金融危机是大背景,直接原因在于房价下跌、居民收入和需求下降。而当前国内房贷概念股的违约主要反映的是对交楼的担忧,并不是居民收入和购买力的问题,解决断供的关键在于“保交楼”,而保交楼的重点又在于解决房企当下资金缺口。下半年需持续关注房企资金和交楼恢复情况。
风险因素: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或放松不及预期,地产行业销售下行幅度超预期。
数据推荐
最新投资评级目标涨幅排名上调投资评级 下调投资评级机构关注度行业龙头股关注度股票综合评级首次评级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