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投资

显示 收起

绝对完美的交易系统不存在

    

本文摘自《亚当理论》一书

亚当理论是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运用亚当理论时,我们总会知道怎么操作,往哪个方向作,何时进入,何时退出。要拥有一个操作系统,我们还需要多知道些什么?然而,亚当理论仅仅根据市场自己说些什么,就做到所有的事它所根据的不是我们对市场说些什么。举例来说,亚当理论决不寻找头部和底部。事实上,亚当理论总是找错头部和底部。但如果你肯静下心来想一想,寻找头部和底部不是太过武断的事吗?

亚当理论重视的是实际的状况是怎么样,不是事情应该怎么样。亚当理论并不武断,因为它不是根据我们所设定的限制条件去运作。亚当理论十分简单,简单到五岁小孩都能操作。

在我们探讨亚当理论的内容之前,我们必须谈谈什么是系统,因为亚当理论是一种系统。为了解和欣赏亚当理论的精髓,我们必须知道它跟其他系统有什么差别。因此,为便于讨论,我们不妨先看看其他一些系统。

首先,如果我们要设计一个完美的操作系统,我们希望这个系统是怎么样的一个系统呢?

简单?没错,我相信愈简单的就是愈基本的。举例来说,核能是根据一个非常简单的公式发展出来的。这个公式说,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东西越复杂脱离它的本质越远。

追随市场?没错,它重视的是市场实际的表现,而不是它应该有什么表现。

具调适性?一点也不假。它应该具有弹性;能够迅速调适,甚至马上反应任何市场状况。

能处理任何时间架构?没错,不管是一周的时间,还是30分钟的时间,它应该运作的一样好。

不能落后?对,它应能立即反映市场上的任何变动。

衡量准确?没错,在我们还横加干预的情况下市场会自我衡量。

不武断?最重要的不能武断。

反映市场?或许你永远不会这么说!没错,它应顺势而为完全屈服于市场的实际表现。

现在我们来看看一些比较常用的系统,工具和指标。这是一般人运用在市场操作的方法。为了了解上述的完美系统,我们有必要看看别的。(事实上,这个世界并没有所谓的完美系统,其实我们应该说,我们只是要试着定义方法中的要素,找出一个完美的概念。)

“移动平均线”怎么样。移动平均线确实是追随者市场。它并不想告诉我们,“应该”发生何事。但是他们相当武断,因为必须有人来决定使用多长的时间架构,而且,它也落后市场。

“振荡指标”如何?最常用的一种振荡指标是相对强弱指标(这是我在好几年前发明的)它重视的是选取反转点,因而不脱离“应该”的色彩,他也相当武断,因为必须有人来决定使用多长的时间架构。

“涨跌周期”?涨跌周期想抓出头部和底部的落点,想知道“应该”会有什么事发生。涨跌周期十分复杂;但是涨跌周期根据市场目前实际的表现,而不是武断的天数,所以它也是一种最不武断的方法。

“艾略特波浪理论”如何?这是一种十分复杂的预测工具,重点是想知道“应该”会发生什么事。

但我在这里要提的是,所有方法操作起来可能很有效。我们并不是说,这些方法不管用,或是用起来效果不很好。我们只是想用一些已经熟悉的方法,深入了解某个观念。

“线性回归”如何?不很武断,但倾向于“应该”。它也是落后指标。

“反向意见”如何?因为试图预测市场的反转点,故不外乎“应该”的套路,它也落后市场。

“趋势线”?倾向于预测未来的走势,而且有点武断,因为得有人去挑出所用的时间和时间架构。但是趋势线也是一种最不武断的工具,因为市场本身会决定线要画在何处。

我们还可以继续说下去,但我想,就观念的建立来说,这已经足够了。我们要找的操作系统,必须全然不同于其他所有系统。它重视的应该是“目前实际的状况”,而不是“应有的状况”。它必须是市场的镜子,而且能迅速调适。它必须只包含市场向我们所陈述的事。它不能含有我们的武断参数。它必须相当单纯和简单。

现在,知道自己要找的是什么之后,我们将按部就班的了解史洛门是怎么发展出亚当理论的。但在我们离开系统之前,先来看看史洛门对系统所发表的看法。

操作时最有效的法宝,竟是最简单,最显而易见的事,这件事着实令我大吃一惊你知道,这里奉为圭钼的基本原则是那么简单,简直叫人不寒而栗我们内心深处要找的是可以帮我们把每一件事都料理妥当---这里买,那里卖---的系统,这种系统必须自动自发,我们不须去注视市场,如深入了解它的本质

但我可不可以告诉你真相?不管什么系统,迟早都要失败的。这倒不是因为系统不好,而是因为系统本身就隐藏了失败的种子。

理由是,市场十分精确的反应生命本身--永远相同,但却永远不断的变化。或者讲得更精确些,里子里面永远相同,表面永远不断在变化。

亚当理论处理的是市场的本质,而这是永远相同的。但是这种本质,只有与市场“交相契合”的个人意识,才能真正理解。这种交相契合的基本原则虽永远相同,但却永远在变化之中。

请注意,所谓的交相契合,是一种无为的,屈服的表现。它决不是要“算计”市场的动向,它比较象是对市场直截了当的看法,就像一个五岁小孩所做的一样。这也就是为何我们对市场所有的“知识”,最后总是会被从中作梗的理由。

要设计一个自动系统并不难,特别是利用电脑,它总是会告诉我们精确的买点或卖点。这种方法俯首皆是。而且,如果设计得当,这总可以用上一阵子。但是这之后,它又会不管用,而且通常会失败的很惨。当这种事情发生时,似乎找不到理由解释。这时我们会说:“可是它曾经运作得这么好”。

事实上,期货市场专业杂志最近收录了不少这种现象。几年之前,各种“电脑系统”基金表现得很好,如今却不能相提并论,而且输得很惨,为什么?

这些系统的设计者似乎认为,原因出在他们漏掉了一些应该改进的地方,只要稍加调整,效果一样不错。或许可以吧,但我怀疑真是这样。至少这不是釜底抽薪的办法。

(别误会我的意思,我根本不反对使用电脑。相反的,我很迷电脑。事实上,我是用电脑来写这些东西的,除此之外,不想用别的方法来写。)

自动系统不管有没有用到电脑,只能处理肤浅的市场层面,而这种层面不断在变化。但他们总是稍微落后,用在操作以前的市场是可圈可点,如果用来处理不可预测的未来,则有美中不足之处。

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杰出操作者,不以自动操作系统取胜,绝非偶然(但他们有时会把它们当作参考因素来使用)。

其中一位说了这么一句话(1986年他赚了约800万美元):“我试着要控制下挡风险。要前后表现一致且控制下挡风险,唯一能做的事是亲自作决策。”

他补充说:“如果做多的合约下跌—即使图形看上去不错,而且所有的数字和系统都可能说“去,做多去”--我知道我已经有了麻烦。

另一位这么说:“系统本身有时也能赚钱,当你得坐着不动,虽大风大浪奔涌于前也无惧于色。可是我就是不喜欢坐着不动。”

也有人这么说:“有一阵子我试过用各种系统来操作--而且尽可能不舍弃它。但不到两天,我就想脱身而出。”

可能是20世纪最伟大的操作者,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想,有一种演变趋势,倾向于数字与判断并用。我想,光搜寻和阅读数字的人,手上不会剩下什么钱。”

用另一种方式来说,在市场上操作能否成功,与“知识”和分析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要紧的是,你有没有能力抛开一切,随不断变动的大势浮沉。你一定要正视真实的情形,知道实际上它正往哪个方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