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分析

显示 收起

非标准金融资产问题对策

非标准金融资产问题对策国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已经形成了以证券交易所和银行间交易市场两大市场为代表的场内与场外市场并存体系格局。非标准金融资产但是非标资产几乎没有在场内交易市场交易,主要通过场外的各种交易平台展开(李洁怡,2015)。场外交易平台中,非标准金融资产中央及地方产权交易所及金融资产交易所都源于要素市场,成立初期的主要功能是服务于国有产权或股权的转让,而对于种类较多、结构较复杂的非标资产部分,非标准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仅进行了简单的尝试和制度的创新,并未形成规模。因此非标资产交易呈现出缺乏统一市场、缺乏统一标准、缺乏统一规则的乱象。以信托受益权交易为例,截至2013年年末,在全国范围内交易量相对较大的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场内存量信托受益权转让挂牌规模约百亿元,而同年国内信托资产余额已突破10万亿元规模。这样的交易规模根本无法有效解决信托资产的流动性较差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以往国内宏观经济稳定,货币政策一直保持较为宽松的状态,资金充沛,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金融产品兑付违约现象。非标准金融资产这值得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忽视非标资产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造成非标资产债权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即使出现小规模的违约现象,商业银行作为理财产品的销售方出于对监管压力和声誉的考虑,非标准金融资产也会对违约债权进行刚性兑付。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在经济环境和流动性较好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但随着经济下行周期的到来或货币政策趋紧,非标准金融资产加上非标资产信息披露不透明,本身风险较高且不能有效隔离,缺乏标的转让二级市场等问题,小规模的违约有可能引起大规模违约而引起系统性风险。因此,中国人民银行为了限制商业银行的表外投、融资行为,非标准金融资产防范金融风险,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政策(部分主要政策及内容详见表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