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分析

显示 收起

股票经济紧缩经济现象分析

嘉庆前期的经济紧缩虽然与吏治腐败和阶级矛盾存在很大关系,但经济中货币流通量的减少则是其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经济现象货币流通量的急剧减少造成了市场衰退和工农业生产的不景气,经济现象而人民收入与生活水平的下降则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一系列农民起义。其中尤以1796年爆发的白莲教起义和1813年的天理会起义最为庞大,波及数个省份。为经济现象镇压农民起义,清政府耗空了国库,如镇压白莲教起义就花费了高达1.2亿两白银。但大量军费的支出则缓解了经济中货币短缺的压力,一定程度上遏止了经济下滑的势头。

嘉庆初期货币流通量的急剧下降主要是由制钱供给不足所引起的。到乾隆晚期、嘉庆初年,云南、四川、贵州、湖南、陕西等斤铜供给大省的铜矿业相继衰落。经济现象许多铜矿开挖年久,硐老山空,产量下降;或者开采条件日益艰难,成本激增。另一方面,斤铜的生产过程分为采掘和冶炼两个过程,而当时铜矿的冶炼一般使用木炭作为燃料,随着经济现象矿区周围树木的采伐殆尽,获取燃料也日益困难,进一步增加了斤铜的生产成本。特别是遍及鄂、川、豫、陕、甘五省的白莲教起义,一度造成斤铜运输与供给的中断,迫使大多数钱局因缺乏原料而停工,直到1805年之后才逐渐恢复。由于制钱与白银之间存在互相依存的互补关系,铜料不足,进而制钱供给量的减少也使得经济中整个货币供给量急剧下降。一方面,政府在这一时期维持了制钱重量、成色的稳定,制钱供给量的减少使得的银钱比价即每两白银所能兑换到的制钱数量减少。如表11—6、1795~1805年间的银钱比价确实出现了一个下降,从每两1150文减至936文。另一方面,制钱供给量的下降,也抑制了白银的需求量,从而使经济中的白银流通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