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分析

显示 收起

政策效应分析

    政策效应分析,政策效应分析方法根据突变点检验结果.政策效应分析并结合相应时点的中国外贸体制的政策改变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得外贸政策改革和调节手段的作用明显增强。从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历程以及由突变点显示出来的中国外贸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经济体制对于政策的成效具有明显的影响。在计划经济时期,1979年开始的改革开放、简政放权,1985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并且改革外汇留成制度,1988年在全国范围实行以地方承包为主体的外贸承包经营制,这些政策尽管对于外贸规模有一定刺激,使得外贸发展速度有所增加(1988年是外贸总值和出口总值的一个突变点,但是不是其最明显的突变点),但是从总体上看.收效甚微。而在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改革开放的力度大大增强,此时外贸体制改革的效应开始变得突出。
    合理的经济体制是政策改革的基础,可以大大提高政策手段的调节作用。我们的检验结果很好地支持了这一观点:首先,1985年实行出n退税对出Cl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而1993年开始的出口退税率的提高使得出口的增长速度发生了突变。其次,1986年国务院出台了针对外资的“二十二条”,然而对于FDI流人量影响很小,当时国内的投资环境尚待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等因素都制约了FDI的流人规模和速度。而1991年和1992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扩大开放城市、对外资的相关法律的完善和优惠政策的增强、削减外企产品的出口要求等政策措施,对于外资的流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FDI的流人量无论是水平还是增长速度都有很大的提高。最后.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就开始使用进口补贴、关税等调节手段.然而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些手段没有发挥明显的作用.中国的进口总值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比较平稳,直到1993年基本取消指令性计划后才出现了明显的增长。
    (2)中国外贸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的扩大开放地区、提高出口退税率、大幅降低关税、汇率并轨等政策效果突出。从贸易规模来看,外贸总值和出口总值在19%年附近发生了最剧烈的变动,进口总值最显著的突变发生在1997年,都表现为增长速度明显提高。这个时期的贸易规模的明显变化,可以看作是一系列政策的综合效果。从1979年开始简政放权开始.中因在外贸经营机制、外贸管理的法律法规、外贸调节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外贸经营环境已经大大改善,为外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开放地区的扩大.再加上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关税、放松外贸经营权的管理等政策的刺激,贸易规模开始迅猛增长。再考虑到出口结构、产业结构、吸引的FfI流量都在90年代初期发生了结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说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是中国外贸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时期,中国外贸进人了一个飞速发展的“快车道几
    (3)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良性作用机制,并且带动了中国比较优势的发挥。中国的进口结构(工业制成品进口占比)发生突变的时间是1985年和1988年,其中最显著的突变发生在年。两次突变都表现为水平的提升.1988年后增长速度还有所加快。1985年的突变可以理解为是由于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为了工业化的需要,大量引进机器设备.加上同期国内宏观经济增长迅速、投资高涨而造成的,它使得工业品进口占比有了一个明显的飞跃。之后工业品进口占比有所下降,但是在1988年开始回升,并且增长速度也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