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分析

显示 收起

跨国公司理论知识

跨国公司理论知识,跨国公司竞争理论20世纪70年代后,以经验学习为观点的企业国际化理论开始兴起,跨国公司理论反映了企业对国外市场信息获取困难以及国外经验缺乏的客观情况。80 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国际市场逐步融合,跨国公司理论系统的国际化理论应运而生。90年代中期,国际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国际经济进-一步自由化,大部分中小企业突然间国际化的现象促使了外部机遇因素观点的出现。

近些年,大批中小企业从成立之初就开始快速国际化,以市场网络理论为基础、企业家精神为视角的新解释不断涌现。中小型跨国公司的投资理论主要涉及三个模型:乌普萨拉(Uppsala) 模型、天生国际化( Born Global)模型及再生国际化( Born-again)模型。传统的乌普萨拉模型是基于经验研究来解释中小企业国际化模式的。卓汉森和保罗( Johanson & Wiedersheim-Paul, 1975) 通过调研瑞典四个国际化企业,从心理距离、潜在市场规模、跨国公司理论行动知识和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案例分析,提出了乌普萨拉模型,为了同后面修正的乌普萨拉模型相区别,我们称之为传统的乌普萨拉模型。该模型认为国外市场知识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这一知识主要通过在国外市场经营实践中获得。市场知识影响着投资决策,投资决策决定了经营活动的开展,经营活动促使企业在获得市场知识的同时,跨国公司理论降低潜在的风险,增加对国外市场的投入。如此反复,不断循环。传统乌普萨拉模型的主要核心要素包括: (1) 市场知识。市场知识是影响国际经营决策的重要因素。相跨国公司理论较于较易获得的客观知识,企业经验与市场经验更为重要,需要在经营实践中获得。(2) 市场投入。它是指资源投人的数量与程度。(3) 投入决策。决策者需要平衡两方面的利弊,跨国公司理论即处理好市场运营规模增加带来的经济效应与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