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入门

显示 收起

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在利率市场化的变量序列中,首先是对资金成本的定价,然后才是报价方式,风险防范,观念的调整等等,最后才是利率体系的随行就市波动。如果资金成本的定价依据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发生偏离,则其他变量理顺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而定价依据则与货币供给相关,所以利率市场化的关键在于理顺货币供给。利率市场化
    可以肯定,没有报价的公平竞争,风险的防范.有关各方的观念和承受力的调整等,利率市场化不可能实现,因为竞争不公平.报价会扭曲;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利率无法成为风险的价格;观念和承受力没有理顺,套利不健全,资金流向有问题,此时形成的利率仍然是扭曲的。所以,理顺这些变量对于利率市场化的意义怎么评价也不算过分。但是,这些变量要在资金成本定价依据准确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因为这些变量都不在利率决定的源头起点,而只是在枝端末节上。如果不在源头起点上理顺定价依据,则非常可能在不当定价的前提上进行公平报价,判断的风险与实际风险也会背离,观念和承受力就调整不过来,所以没有这些变量的理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不可能实现,当然.仅有它们的理顺也远远不够。利率市场化
    资金成木的定价取决于资金需求方获取资金的难度和迫切性,对个别企业来说,它的资金成本的定价相对于别的企业的资金成本的比较。对于全社会来说,这个资金成本的定价则取决于央行的货币供给。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央行货币供给松动,利率下降;反之则上升。于是利率市场化的源头就追溯到货币供给上来。以美国的资金成木定价为例,美联储买入国债,发行货币,公众卖出国债,得到货币。所以公众愿意卖出国债,一定是他们愿意接受这个国债价格(与之反方向变动的是利率)。这就表明,货币供给与国债利率变动同时发生,尽管它还没有传导至整个利率体系上去。利率市场化是整个利率体系的随行就市.国债利率变动要通过公众套利.传导至所有的利率上,这需要一段时间。利率市场化
    所以公众愿意接受某个价格.因为这个价格比较其他金融资产的价格更有利可得。这个参照是定价的依据,如果定价参照不合适,偏高或者偏低,公众就会多卖或少卖国债给央行,货币供给可能过多或过少,国债利率可能降不下来,或者下降过度,整个利率体系也可能紊乱。美国的利率是市场化的,所以公众参照的利率,并作出的定价也符合市场化要求。但如果参照的利率不是市场化的,即便在参照的环节上不受限制,依据的偏差一定会造成定价结果的偏差。利率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