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宏观周报:财政赤字进入“4.0时代“?
经济出清阶段“稳增长”服务于“调结构”,积极财政发力,或更加注重结构性
今年前3 季度实际赤字率达到4.0%,明显高于历史同期。近几年来,积极财政发力、实际赤字率中枢抬升,2015 年起便维持在3%以上;2018 年突破4%,达到4.2%。今年前3 季度,一般财政累计赤字2.79 万亿元,已经高于全年的财政赤字预算数;实际赤字率达到4.0%,为1992 年数据记录以来的同期新高。
积极财政从扩大支出、减税降费两方面发力“维稳”经济,推动了财政赤字规模扩张。前3 季度,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达1.78 万亿元,总体税收同比下滑0.4%,财政收入增速不及预算;而财政发力“维稳”经济,支出增速9.4%,比预算增速高2.9 个百分点。支出扩张、收入回落,推动赤字率上升。积极的财政明显发力,有助于经济阶段性企稳,2018 年和2019 年一季度,均呈现类似特征。
资金调入和结转结余,成为地方政府弥补超预算赤字的重要手段,为财政扩张提供有力支持。预算改革加强了财政“四本账”衔接,调入政府性基金、使用结转结余等方式,均可用于统筹财政资金、弥补超预算赤字。改革后财政统筹规模大幅扩张,2018 年达1.48 万亿元,占当年实际赤字的40%,足以覆盖全部超预算赤字;其中地方政府统筹资金占比超过80%,有力支持了地方财政。
财政结余资金降至低位的背景下,未来财政支出或更加注重结构性发力。伴随积极财政扩张,存量结余资金加速使用,规模从2014 年的约1.6 万亿元,降至2018 年末的不到5000 亿元,预计今年末将降至较低水平。经济出清阶段的“稳增长”,旨在为“调结构”创造相对平稳的宏观经济环境;随着财政结余资金存量降至低位,叠加收入和债务的约束,未来积极财政或更加注重结构性发力。
发电耗煤等先导指标背离,与地产竣工逻辑的区域分化有关,慎言经济“复苏”
近期发电耗煤等先导指标频繁背离,反映东南沿海与中西部的景气分化,或与地产竣工逻辑的区域分化存在一定关联。近期发电耗煤、财新PMI 等先导指标抬升,与其他中观高频指标背离,并非意味着经济“触底回升”,而可能与不同区域的地产竣工交付压力不同、导致经济活跃度分化存在一定关联。总体来看,华南地区等,年底竣工交付压力较大,房企加速“赶工”、提振区域经济活跃度。
地产“韧性”叠加近期“稳增长”加码下,4 季度经济可能阶段性企稳;中期来看,高杠杆压制下,下行压力或将持续释放。2020 年,经济下行的主要拖累逻辑或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地产投资的下行压力,二是企业中长期投资意愿偏弱、外需走弱对国内传导等,对制造业投资的影响。经济的支持逻辑,或主要体现在消费层面;伴随“提质扩容”政策不断落地,消费升级需求或加速释放。
风险提示: 1. 宏观经济或监管政策出现大幅调整;
2. 海外经济政策层面出现黑天鹅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