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大势研判:市场为何不买“降息”的账
投资要点
“稳增长”政策将持续加码
(一)央行政策边际宽松的迹象已逐步明朗
11 月18 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800 亿元7 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较上期下降5 个基点,央行逾四年来首次下调7 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在此之后,11 月20 日,LPR 迎来改革后的第四次报价,1 年期和5 年期LPR均下降5BP,OMO 降息和LPR 报价的调整向我们传递了怎样的信号呢?
此次降低逆回购利率是11 月5 日超预期下调MLF 操作利率后央行的首次操作,从近年以来的经验来看,一般央行逆回购利率与MLF 操作利率会同步调整,此次调整与MLF 操作利率依旧保持同步,对后续政策的指引作用相对有限,但对市场而言依旧起到了稳定预期的作用。
根据我们宏观团队对LPR 报价调整的点评,在银行依然缺乏压缩利差意愿的情况下,未来央行可能会保持偏松的政策基调,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或继续采取价格手段,推动LPR 利率的下调,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从央行全面降准,到MLF 降息,再到OMO 降息和LPR 报价的调整,近期政策利好集中释放,央行政策边际宽松的迹象已逐步明朗。
(二)后续稳增长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2019 年11 月19 日,人民银行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强调要继续强化逆周期调节,增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要发挥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真正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在此前的2019 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将之前的“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调整为“加强逆周期调节”,并删掉了“流动性总闸门”等字眼。
近期政策信号进一步倾向于稳增长,再度印证了现阶段“稳增长”是政策的首要目标,后续稳增长政策力度可能进一步加大。十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当前经济供需两弱,同时信贷数据低于预期,逆周期调节和稳增长政策的必要性尤为凸显。此前猪价上行引发了高通胀预期,令市场担忧这对政策节奏是否会产生一定约束,然而从近期的政策来看,现阶段“稳增长”应该是政策的首要目标,后续稳增长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大势判断:适当左侧潜伏稳增长发力端
(一)连续降息之后,为何市场反应平平
近期央行持续释放宽松信号,然而A 股市场似乎并未买账,从本周市场表现来看,周一央行宣布OMO 降息之后,周一、周二市场连续上涨,随后出现 回调,沪深300 周跌幅0.70%。
股市是否上涨需要对基本面、政策面、及企业盈利预期进行综合考量,这也是在央行连续降息之后,A 股市场反应较为平淡的主要原因。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有助于提振股市,主要是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其一,释放大量流动性,为A 股带来增量资金;其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从而带动企业盈利回暖;其三,降低了企业现金流的贴现利率,提升了企业的现值。
然而央行采取宽松政策往往是在经济承压之时,根据近期数据,CPI 与PPI裂口扩大,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都低于前值和预期,经济数据再现季末跳升而季初走弱,而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往往会面临更多的困境,对企业盈利增长的担忧打压市场情绪。
外围因素来看,中美第一阶段签约迟迟没有落地,这也增加了市场的担心,另外港股方面走势也偏弱,对A 股也产生一定影响。
北上资金方面,本周北上资金净流入54.47 亿,较上周有所回升,但相较于11 月初超百亿规模而言,流入规模出现明显收窄,增量资金流入减少对市场形成制约。
虽然指数下跌,但结构性行情依旧存在。从本周各个行业板块表现来看,前期涨幅较大、估值较高的消费、医药、科技类板块出现较大幅度调整,一方面,经过连续上涨,此类品种估值已经不便宜,股价继续向上的空间有限;另一方面,临近年底,部分机构出于锁定收益的考虑,可能会对重仓股集中抛售;同时我们也看到,前期涨幅较小、估值偏低的周期类板块表现突出,在此时点,对于高位股我们应多一分谨慎。
(二)配置策略:结构为上,适当左侧潜伏稳增长发力端由于经济依旧承压,短期市场可能延续震荡的概率偏大,配置上以结构为上,适当左侧潜伏稳增长发力端:
其一,适当左侧潜伏稳增长发力端,重点关注受益于稳增长政策、估值较低、前期涨幅较小的周期性板块。后续稳增长政策有望进一步发力,对于受益于稳增长政策程度较大、供需结构较好、估值较低、前期涨幅较小的周期性板块存在利好,短线此类板块存在补涨机会,重点关注基建链板块;后续稳消费政策也有望出台,耐用品消费方面,如汽车、家电等也可提前布局。
其二,稳增长发力有助于提升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券商板块随之受益。
后续重点关注事件:1、MSCI 扩容将于11 月26 日盘后生效;2、12 月将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风险提示:政策不达预期,经济下行超预期,外围环境大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