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融资平台2022年最新大全
地方融资平台的产生与发展,有其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其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快速聚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地方融资平台应运而生,但地方财政捉襟见肘。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有限的财源难以满足庞大的支出需求,同时又不允许公开举债,因此只好搭建地方融资平台,向银行申请贷款,而贷款过程中又大多依赖地方政府担保或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一方面,地方融资平台按照现有法规,地方政府对贷款进行担保属于违规行为;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隐性负债严重,担保有名无实。因此,地方融资平台实际上隐藏着较大风险。(2)地方融资平台定位过宽,治理结构缺失。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来源归根结底在其自身。起初,地方融资平台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对集中。但后来,由于从商业银行融资十分容易,因此一些地方政府便一旦有项目就先成立一家平台公司,然后就去找商业银行贷款。地方融资平台的大包大揽,使得地方政府因“摊子过大”而财力捉襟见肘,最终导致单个融资平台的资本金不足,自身抗风险能力降低。另外,一些地方融资平台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高管人员多为政府官员转行而来,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这也导致平台风险不断聚集。(3)商业银行短存长贷,地方融资平台短借长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从事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般建设周期都。(3)商业银行短存长贷,地方融资平台短借长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从事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般建设周期都比较长,属于中长期贷款。原来,国家开发银行属于政策性银行,拥有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因此借贷期限相对匹配,风险有限;但当商业银行涌入这一领域之后,信贷风险就快速聚集起来,要么是商业银行短存长贷,要么是地方融资平台短借长投,于是出现了期限错配。(4)竞争性放贷加大了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起初,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主要来自国家开发银行,当时的局面是地方政府求银行,属于“贷方市场”;而2009年以来,地方融资平台由于各家商业银行蜂拥而至,纷纷抢占这一市场,变成了银行求地方政府,属于“借方市场”。国家开发银行原来还可以向地方政府获取足够的财政金融信息,用以规避风险;但在竞争性放贷局面下,商业银行就很难从地方政府那里获得足够的财政金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