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入门

显示 收起

信用产生主要原因分析

私有制出现以后,社会分工不断发展,大量剩余产品不断出现,剩余产品的出现则使交换行为成为可能。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出现了矛盾,“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经常发生困难。例如,一些商品生产者出售商品时,信用产生购买者却可能因自己的商品尚未卖出而无钱购买,于是赊销即延期支付的方式应运而生。信用产生赊销意味着卖方对买方未来付款承诺的信任,意味着商品的让渡和价值实现发生时间上的分离。这样,信用产生买卖双方除了商品交换关系之外,又形成了一种债权债务关系,信用产生即信用关系。当赊销到期、支付货款时,货币不再发挥其流通手段的职能,而只充当支付手段。这种支付是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正是由于信用产生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使得商品能够在早已让渡之后独立地完成价值的实现,信用产生从而确保了信用的兑现。整个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区别于实物交易和现金交易的交易形式,信用产生即信用交易。后来,信用交易超出了商品买卖的范围,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本身也加入了交易过程,出现了借贷活动。

从此,货币的运动和信用关系联结在一起,并由此形成了新的范畴——金融。现代金融业正是信用关系发展的产物。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信用产生市场行为的主体大多以延期付款的形式相互提供信用,即商业信用;在市场经济较发达时期,随着现代银行的出现和发展,银行信用逐步取代了商业信用,成为现代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信用形式。总之,信用交易和信用制度是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建立起来的;进而,信用交易的产生和信用制度的建立促进了商品交换和金融工具的发展;最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成为建立在错综复杂的信用关系之上的信用经济。所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会发现:信用就是货币,货币就是信用;信用创造货币;信用形成资本;信用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推动信用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