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新规定解读
香港回归后至进入21世纪的这几年,恰逢国企股份制改造,国内A股迎来了一股上市浪潮。在1997~2000年,A股新上市公司共计529家,其中,创业板国企股份制改造上市的家数占比高达58%,但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样的行业巨头却因受限于A股的市场容量择了市场容量更为广阔的香港联交所。同时,创业板亚洲金融危机使得资本市场变得更为严峻,只有创业板优质大企业才能成为投资者更信赖的投资对象,所以在这几年当中,一大批“中字头”企业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为港股注入了新的强大血液,也为后续民营企业赴港上市浪潮的掀起奠定了重要基础。
1999年,酝酿已久的香港二板市场即后来的创业板市场终于有了眉目,裕兴电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裕兴电脑)创业板确定将香港作为公司的上市目标。1999年11月2日,在香港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挂牌交易前两周,裕兴电脑的上市工作进入招股阶段。正当裕兴电脑只待挂牌交易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通知要求裕兴电脑暂停上市并接受审查。根据1999年10月12日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境内企业申请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审批与监管指引》(证监发行字〔1999〕126号),创业板内地企业要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必须向中国证监会提出申请,并在报批获准后方可向香港联交所提出上市申请。裕兴电脑申请在香港创业板上市被中国证监会叫停,创业板标志着中国证监会对间接上市的监管进入了实质性阶段。随后,经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裕兴电脑在香港创业板上市,裕兴电脑成为第一家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而在海外证券市场上市的企业。继20世纪末的国企赴香港上市热潮之后,境内民营企业也开始将目光投向香港市场。2001年开始,民企在港上市的热潮不断掀起,当年年底12月份,浙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0739. HK)成功上市。2002年7月31日,创业板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 HK)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成功扮演了内地企业香港上市热潮“推动者”的角色。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创业板比亚迪现象”都存在于港股市场,并引发了投资者的热烈讨论。投资者开始把目光从在港上市的国企渐渐转至各大民营企业身上,在港上市的民营企业吸引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也使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