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分析

显示 收起

什么是利息保障倍数?和计算公式须注意五点

利息保障倍数(interest coverage ratio),又称已获利息倍数(或者叫作企业利息支付能力比较容易理解),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

1.会计含义如计算公式中所示,利息保障倍数是通过比较企业息税前利润及利息费用的大小来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中分子息税前利润可以表示为净销售额与营业费用的差额,也可以利息保障倍数表示为销售收入总额减去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之后的余额。此外,分母利息费用在计算时需注意,我国的会计实务中将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并不单独记录,所以利息保障倍数作为外部使用者通常得不到准确的利息费用的数据,分析人员通常用财务费用代替利息费用进行计算,所以存在误差。

2.指标意义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企业还本能力的衡量,这类指标主要包括前文中提到的资产负债率、长期资本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等,企业的长期债务短期内并不需要还本,但是需要每期按时付息,因此对企业利息保障倍数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的另一类指标是对企业付息能力的衡量。利息保障倍数就属于此类指标。

3.指标使用注意事项为了考察企业偿付利息能力的稳定性,一般应计算5年或5年以上的利息保障倍数。保守起见,应选择5年中最低的利息保障倍数值作为基本的利息偿付能力指标。

关于利息保障倍数指标计算,须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损益表对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进行分析,作为利息支付保障的“分子”,利息保障倍数只应该包括经常收益。

(2)特别项目(如火灾损失等)、停止经营、会计方针变更的累计影响。

(3)利息费用不仅包括作为当期费用反映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资本化的利息费用。

(4)利息保障倍数未收到现金红利的权益收益,可考虑予以扣除。

(5)当存在股权少于100%但需要合并的子公司时,少数股权收益不应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