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分析法的概念
(一)行为金融学的起源
大多数学者趋于把心理学与金融学相结合的起点作为行为金融学的开端。凯恩斯是最早强调心理预期在金融投资决策中作用的经济学家,强调心理预期在人们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认为决定投资者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因素,投资者是非理性的,其1936年提出了著名的“选美比赛理论"。但真正意义上的行为金融理论是由美国奥瑞格大学商学教授Burrel和Bauman教授于1951年最先提出来的,他们认为,金融学家在衡量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时,不仅应建立和应用量化的投资模型,而且还应对投资者传统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从而引发了大量学者对行为金融学的研究。
(二)行为金融分析法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证券市场上不断出现了与经典理论相悖的金融异象。行为金融分析方法,是以这些金融异象为研究对象,从对标准金融理论的质疑开始,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研究投资者心理行为,进而为投资决策提供服务的一种分析方法。行为金融分析揭示了基于新古典传统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的一个致命性缺陷,即完全理性人的假设。行为金融学认为传统的数理金融学假设投资者自己每天用复杂数学方法所推导出来的理性与均衡结论来指导自己行为并且贯穿在自己的每一日常行为中是不符合现实的。投资者完全理性的假设与现实并不相符。在证券市场中,并不是每一个投资者都会用投资理论中的复杂数学方法来推导所谓的理性与均衡价格来指导自已的投资行为。投资者并不是用贝叶斯规则来进行风险决策,而是用简单而有效的直观推断法来进行投资,即行为金融学假设市场参与者只是有限理性人。在多数情况下,启发法是有效的,但它们往往包含--些系统性的误差,这些误差在有些情况下会变得重要,成为影响全局的错误。投资者并不总是根据基本面来进行投资决策,有时会根据噪声来决策,从而成为所谓的噪声交易者。
(三)行为金融学日益成为关注焦点
长久以来,建立在理性人和有效市场假说基础上的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成为主流经济学的基石,并统领了经济学的各个学科。例如,基于理性人追求效用函数最大化的假设,金融学形成了由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模型、期权定价理论经典理论所组成的标准金融定价理论框架。这些理想的模型似乎在越来越多的现实检验中出现问题,1977年,罗尔(Roll)发现,统计数据与模型的冲突表明作为标准金融学基石的CAPM可能是.无法验证的。之后,有效市场假说也被指出了许多统计异常现象。1992年,作为基于有效市场假说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奠基人之一的法玛甚至撤回了对CAPM的支持。在时间序列方面,除了周末效应、一月效应等现象外,股票价格不论在短期或长期也都存在相当的自相关。
这些无疑把现代金融学推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经典的、数量经济基础上的严谨体系即使不是错误的,也至少是很不完善的。传统金融研究面临着一方面是没有严格的统计数据支持的模型,另一方面是没有理论解释的实证数据的局面,在对学科进行审视和反思的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来研究金融活动中人们决策行为的行为金融学便成为学界的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