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入门

显示 收起

通货膨胀和失业率2022年最新关系

德国的稳定文化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就通货膨胀来讲,他们的稳定基因主要是“痛定思痛”的结果。1900年以前,通货膨胀全球通货膨胀率都比较低。但到了20世纪初,通货膨胀几乎没有几个国家像德国那样不幸,遭遇了几百年不遇的奔腾似的通货膨胀。1913年德国货币总量为60亿马克,到了1923年,在柏林,一条面包的价格为4 280亿马克,一公斤黄油价值近6 000亿马克。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24年,物价水平上涨了1万亿倍。恶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和社会到了崩溃边缘,罢工、通货膨胀掠夺和骚乱是家常便饭。起义(包括希特勒于1923年发动啤酒馆暴动,试图进攻柏林)挑战着政府的生存(Hetzel,2002)。这段历史在德国人心中留下了巨大的阴影和恐惧,也为德国的稳定文化或反通胀文化播下了种子。根据罗伯特·希勒(Shiller,1997)的一项调查研究,德国76%的受访者认同“控制通胀是政府经济政策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在1940年以前出生的受访者中,更是有90%的人对此表示认同,远高于美国的56%和69%。由于公众对物价上涨非常敏感,历任执政党不得不承认币值稳定的优先地位。

由于有这段痛苦的历史教训,德国学术界和政策界都强调维护物价稳定和维护央行独立性。德国弗莱堡学派较早从理论和逻辑上阐述了物价稳定的意义。其代表欧肯(1952)强调,市场经济最核心的原则是要建立竞争秩序,而要想建立竞争秩序,就需要让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上充分发挥作用,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币值稳定。“一种稳定的货币不是一切,但一切都是由于有了一种稳定的货币……如果一定的货币稳定不能保证,那么所有落实竞争秩序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因此,对于竞争秩序来说,货币政策占有首要地位”。弗莱堡学派强调物价稳定的经济思想成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重要基石,深深影响了德国战后经济建设和货币调控。被称为社会市场经济之父的路德维希·艾哈德强调“经济问题并不在于物价该不该稳定,也不是在于某些条件下该不该听凭物价上升。物价水平必须在任何情况下保持稳定。通货膨胀问题只在于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做到这一点”。[插图]与此同时,德国也从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了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重要性,并通过法律和治理结构设计来维护其独立性。1957年颁布的《德意志联邦银行法》就规定,德意志联邦银行不受政府指令约束,它只有一个任务,就是稳定货币,即“保护货币”。德意志联邦银行在履行这一职责的前提下,支持联邦政府的日常经济政策。德国中央银行理事会成员的构成、资格、任期设计也有利于维护独立性(郑春荣,2013)。有意思的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与央行的独立性和对价格稳定目标的执着之间形成了相互支撑的紧密联系。一方面,通货膨胀独立性强的央行致力于维护物价稳定,支撑社会市场经济的竞争秩序。另一方面,社会市场经济对物价稳定的重视也框定了政府行为。在社会市场经济理念下,德国政府有意尊重和维护德国中央银行的这种独立性,有意配合和维护物价稳定目标。一个有意思的案例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时任联邦政府经济部长艾哈德甚至较德国央行更倾向于维护价格稳定。通货膨胀艾哈德认为应通过德国马克升值来抑制价格水平加速上涨,而德意志联邦银行中央银行理事会的大多数成员反对升值。

总的来看,不论是为了保证市场经济的竞争秩序、为长期经济增长营造良好的环境,还是为了保护居民财富、维护社会稳定,都应该保持物价稳定。通货膨胀恐惧通胀的稳定文化、弗莱堡学派思想和社会市场经济实践,为德国中央银行数十年坚持保护货币并很好地保护货币奠定了政治、经济、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