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创造指的是什么
对标题中的这两个词,“价值”和“创造”,我们都讨论过,价值创造但不妨再回忆一下。价值源于个人对财货的直接需要,价值创造即当时他预期会出现正的边际效用。因为他对某种财货拥有使用权,所以他谈到的价值是使用价值。同样,交换价值也源于边际效用,只不过他是想借交换或交易去拥有某种财货的使用权。再说“创造”,价值创造借用米塞斯的话,它指的是“指挥行为和生产的人心才是创造性的”,而个人只是一个“转换者……把可用的手段用适当的方法组合起来”。现在,我们将这两个词串在一起,“价值的创造”就是个人发自内心地产生对某种财货的“新需要”。(交换价值也需要买方先有使用需要,但在此略而不论。)
“新需要”保证会带来正的边际效用,所以我加上了引号。如果不是新需要,边际效用就会随着使用量的增加而递减,因而带给消费者的价值就会递减。“旧需要”的增加只会降低个人消费该财货的价值,而不会提高其价值。譬如大陆游客初到台湾都很喜欢凤梨酥。若台湾没有推出新品,而只是增加凤梨酥的生产,价值创造那游客们通过继续享用凤梨酥获得的价值就会降低;如果有厂家推出全新口感的“土凤梨酥”,连老游客们也为之惊艳,这就创造了市场的新需要。这时,我们就可以说“土凤梨酥让老游客产生了新需要”,简单地说就是“土凤梨酥创造了价值”。价值创造土凤梨酥让游客产生新需要,也就是使边际效用增加,而边际效用就是主观价值。
如果我们在概念上称某种财货的“社会价值”为“社会上所有个人之使用价值的汇总”,那么,增加财货产量就可以通过创造更多的新消费者去提升它的社会价值。广告就具有这种功能,既为新消费者创造了价值,又提高了社会价值。当然,由于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边际效用无法比较,也无法加总,“社会价值”只是概念性的陈述,并不具有操作意义。在实际社会中,“增加财货生产量”也是陈述不清晰的说法,因为新增加的财货往往是功能改良的“新品”(也可能是新财货)。譬如每一代苹果手机,相对于原财货而言,它们都是异质财货,它们在拥有大部分重叠的功能外,增添了少许可以诱发个人新需要的新功能或新性质。当这些新性质及其所诱发的新需要受到青睐时,依门格尔的定义,新品无异于新财货,而这批新财货创造了价值。当然,市场上时常会出现让消费者无法抗拒而彻夜排队的新产品。与这些杀手级新产品相比,虽然其他异质新品的连续上市只是市场上习而不察的现象,但它们持续创造出来的价值却是长期维持商业社会令人满意状态的最大功臣。
至此,我们讨论的都是被人们直接需要的第一级财货。这种财贷需要直接呈现出消费者的使用价值,反过来说,价值创造无数个人的使用价值也汇聚成第一级财货的市场价格。第二级财货的市场价格也是汇聚了无数个人对它们的价值认定,但这种价值是交换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再者,交换价值也不是个人期待的在交易后直接消费的使用价值,而是期待它能转换成第一级财货再使用的衍生需要,或被称为衍生价值。同样的,个人对第三级财货的需要也衍生自第二级财货的需要,其价值也衍生自第二级财货的价值。任何东西都可能因为生产结构发生变化而成为生产新的第一级财货所需要的较高级财货,甚至从毫无价值转变成具有衍生价值。反之,那些随着产业链的变化被淘汰的高级财货也会丧失价值。
早期美国柯达光学公司生产的照相机和相机底片是常被提及的例子。虽然消费者对保留影像的需要没有发生变化,但数字科技推出了不需要底片的相机,在第一级财货上完全取代了需使用底片的相机。既然第一级财货不再需要底片,作为第二级财货的底片市场便随之发生变化,让闪存有机会创造价值,却让柯达底片丧失了价值。第一级财货的衍生需要是第二级财货,这不仅包括原材料,也包括新古典经济学所称的各种投入因素,如资本、劳动力等。劳动力属于衍生需要,故其价值也属于衍生价值,而其价格称为工资。当劳动力有助于第一级财货的生产时,它的衍生价值就会反映在工资上。因此,如米塞斯说的,“工资不是为消耗了的劳动而给付,而是为劳动的成就而给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