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金融学的起源和发展
标准金融学引起投资者和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并有令人满意的成果面世是在20世纪50年代。标准金融学的起源与发展,标准金融学中的套利理论假定当资产违反“一价法则”时,投资者能够充分利用套利机会,通过构造套利组合获取无风险利润,使资本市场达到动态均衡。
1952年,Harry Markowitz对风险问题进行了正规描述。他说明了分散投资降低风险的缘由,并在投资者理性预期的基础上提出了投资组合选择理论,发表了一-篇名为《投资组合选择》(Portfolio Selection)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Markowitz提出了均值一方差投资组合理论(Mean- Variance Portfolio Theory)。这个理论考虑的是投资者如何由多种单一资产构造资产组合,并从所构造的资产组合中选择最优资产组合的问题。均值一方差模型的诞生标志着现代投资组合理论(MPT ,Mordern Portfolio Theory)的开端, Markowitz因为这个理论而被誉为投资组合理论之父.并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在这之后,标准金融学中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理论:有效市场理论有了初步成果。1959年,经济学家们根据Roberts和Osborne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 EMH, Efcient Market Hypothesis)。有效市场假说最基本的内涵就是:资产的市场价格可以迅速并充分地反映所有相关信息。例如,公司合并后股价应该上涨,如果市场是有效的,股票的价格就应该反映出公司合并这个信息,当公司合并的消息公布后,股价就应该较这个消息公布之前上涨-一个幅度。这个价格的变化速度应该是迅速的而不是迟迟不反应,价格的变化大小相对于信息价值而言应当是充分的而不是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