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和数据的关系是什么?指标和数据的关系
模型构造是具有基础重要性的工作,模型要尽可能忠于对实际问题的描述,避免设定误差。指标模型构造完成后,另一项指标重要的任务便是进行指标和数据的选取。指标不满足模型的基本假设,指标对目标的指示性不强,指标之间、指标与目标之间互相冲突,数据来源不可靠,数据质量差等都会导致不理想的结果,更发挥不出模型的优势。本章实证分析涉及的指标既包括效率测度的投入产出指标、环境因素指标,也包括回归分析的指标,但是考虑到可读性和回归分析的完整性,将指标回归分析的指标选择和回归模型放在一起介绍,本节着重关注效率测度模型的指标选取问题。
主要讨论效率测度模型投入和产出指标的选择方法和依据。一般而言,投入是指企业经营中必需的资源,产出反映的是使用投入后想要得到的结果。文献中常用的投入、产出指标选取方法有“生产法”和“中介法”两类。“生产法”是基于生产制造企业购买原材料、雇用人力,经过加工制造形成产品的经营模式来选择投入和产出,又可分为“成本法”和“增加值法”;而“中介法”是从企业提供中介服务的角度来讨论投入和产出。两类方法各有优劣,都不完美,选择哪种主要是考虑对问题的适用性,对于保险这样的金融服务业,投入产出界定起来远比生产制造业困难。例如,按照“生产法”,如果把赔付支出作为保险公司的产出[1],那么发生了地震、飓风这样的巨灾损失,赔付支出就会突然增加,由此计算出来的效率值反映出公司非常有效率,但事实上公司却面临破产的风险,显然与高效率不吻合,这说明赔付支出作为产出指标不合适,使用“生产法”存在问题。
根据Berger和Humphrey(1997)的分析,对于带有金融中介服务性质的机构,对机构整体的效率评估按“中介法”确定指标是最好的,而对于指标子公司或者分支机构采用“生产法”更有用。因为我们是评估整个公司,所以依据“中介法”来选择财产保险公司的投入、产出指标,并在选择时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指标对于效率测度是必需的且指示方向正确,简单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有降低的需要就是投入类指标,如果有增加的需要就是产出类指标;第二,从指标中介服务的角度看,产出的不一定是具体的“产品”,也可以是某种预期“目标”;第三,数据可以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