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是指什么意思?
存款准备金(Deposit Reserve),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
对我国来说,就是各商业银行按一定的比例、将吸收的存款存入在人民银行开设的特别账户,存款准备金存入的这部分资金就叫做“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的比例,存款准备金就是准备金率,这一比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也可以多存入一些资金,存款准备金超出法定比率的部分称为“超额存款准备金”,这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确保商业银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银行存款时,存款准备金能有相当充足的清偿能力。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其实金融制度演进到今天,原来的“副产品”已经成为“拳头产品”,上升到了主要地位。准备金保证支付的作用倒不那么明显了。在经济学中,准备金和通货(硬币和纸币)合起来称为“高能货币”,存款准备金或者“基础货币”,影响基础货币量是央行决定货币供应量的主要途径。原理非常简单,银行将自己收到的存款一部分上缴,一部分用于放贷。如果上缴的比例减小,可以存款准备金用于放贷的资金自然就多了,存款准备金得到贷款的企业或者个人会将资金再次存入银行,这就创造了新的货币。准备金比率越低,创造的货币就越多,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将“准备金”称为货币之源。
2010年5月2日,当人们都沉浸在“五一”小长假带来的轻松中时,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上调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2010年以来第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令人惊讶的是,此次调整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7%,离历史最高点17.5%仅一步之遥。其实,自2010年1月起,央行存款准备金就一直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这两大数量型工具来回收流动性。截至2010年4月30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已连续10周实现资金净回笼,累计净回笼资金量达到惊人的1.1万亿元。央行存款准备金完全可以通过在公开市场中发行央票以替代存款准备金率回收流动性的作用。值得我们注意的是,2010年第一季度银行放贷规模较高,但由于银行间目前还有超额存款,预计存款准备金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资金层面影响并不大,反而不如严控放贷规模所带来的影响。在逐渐退出宽松货币政策期间,央行需通过存款准备金这一工具来向市场输入较强的调控预期,以免真正需要收紧政策时市场措手不及。这从前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预期影响明显可见一斑。
在上调准备金率的同时,央行还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措施,即限制各银行贷款配额。中国各商业银行2010年的年度贷款目标总额仍为人民币7.5万亿元。如果这些措施都不足以达到央行的目标,很可能继续采取加息措施。因此,准备金率对于市场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通常在存款准备金央行做出调整准备金率的措施时,股票市场、银行间市场都会做出非常敏感的反应,因此,这一指标应当引起高度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