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场分割状况较为突出。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国同时存在银行间国债市场和交易所国债市场,且两个市场基本处于分割状态。财政部也采取了“跨市场发行国债”、“允许国债在两个市场间转托管"等措施,设法推进市场统一。但由于两个市场的参与主体、资金性质、资金量和交易机制等基本因素差别较大,市场分割的状况依然突出。集中表现在两个市场的规模失衡和收益率水平混乱两个方面:从托管量来看,银行间市场持续增长,而交易所市场持续萎缩。2007年末,银行间市场的记账式国债托管量为43255亿元,而交易所市场仅为2857亿元,交易所市场有明显被边缘化的趋势;从收益率水平来看,两个市场的收益率水平经常会出现明显差异。以2007 年8月28日的交易数据为例,同一只国债(02国债15)在交易所的收益率为3.27%,而在银行间市场的收益率仅为2.94%,两者相差达33个基点。市场分割问题扰乱了市场价格信息,不利于国债市场的整体长远发展。
2.市场流动性较差。我国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较差,造成交易价格不够真实。2007 年我国国债现货的平均换手率仅为0.5倍,一般成熟市场国家都在5~10倍之间,美国2006年已达到33倍,可见我国与成熟市场国家的差距巨大。市场流动性差往往导致现货交易中出现异常价格。从我国银行间市场的双边报价数据来看,国债的买卖点差通常都在10个基点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0个基点。在如此宽的范围内,即使是中间价也可能与市场真实利率水平有较大偏差。笔者认为,造成二级市场流动性差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做市商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目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做市商除了拥有市场声誉外,并没有太多的实质性利益,相反还承担了更大的市场风险。这种风险与收益不对等的现状使得做市商对做市业务并不积极,具体表现为:买卖价差大、做市品种不全、长期国债的双边报价严重缺失等等。此外,目前尚未建立国债一级市场承销商与二级市场做市商的联动机制。国债承销商绝大部分不是从做市商中选出的,而财政部对国债承销商也没有做市要求。
3.市场缺乏风险规避工具。利率风险是国债市场上最主要的风险之一。成熟市场国家中,投资者对利率风险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运用利率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实现风险的转移和分散。衍生工具的存在也使市场自动产生--种多空制衡机制,避免市场行情的大起大落。当前,我国国债市场交易方式以现券和质押式回购为主,相关衍生金融产品匮乏。在“做多才能盈利”的单边市况下,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行为趋同,一旦发生人民银行大幅降息等情况时,市场会出现单边大幅下跌的走势。由于基本没有风险规避.工具可供选择,所以投资者不是斩仓亏损就是被套。如2003- -2004 年间,我国国债二级市场出现单边大幅下跌行情,令大多数投资者损失惨重,信心.丧失,甚至影响到国债--级市场的正常发行。
4.市场尚未形成完整、可靠的收益率曲线。国债收益率曲线是反映国债投资收益率与期限之间关系的曲线,它解决的是一系列关键期限国债的定价问题。由于国债收益率曲线通常被作为无风险利率而成为其他金融资产的定价基准,所以国债收益率曲线被称为“金融市场的基石”。成熟市场国家基本上都各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一直以来,我国以财政部为代表的政府主管部门和以中央国债登记公司为代表的市场成员均对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建设十分重视,市场中也已出现了“中债收益率曲线”等产品。但是,由于上述国债一、二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容易造成收益率曲线的数据基础——市场价格的不完整或者失真,所以直接影响了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完整性和可靠性。